当前位置:苹果绿 > 中医体质 >
痰湿质

痰湿质

中医体质 / 2013-06-13 / 人看过 / 苹果绿 www.pingguolv.com / 我要评论
痰湿质
四肢重!排泄浊!口舌黏!浑身腻!
- 中医认为"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症"。
- 这里的痰是指水液代谢过程不畅通而产生的废物。
- 随着气血的运行流窜全身,位置不定,引起许多疾病。
- 痰湿质的形成于生活方式关系最为密切,多发于生活富足的人。
①《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4月9日颁布的国家标准。
② 多种体质并存是多数人的状态,不必过于担心,调整生活方式是有改变的可能的。
痰湿困脾的症状:
肥胖

肥胖

多表现为大腹便便,是因为脾胃动化功能相对不足,导致体内水液好布散耐成疲湿。
贪睡

贪睡

脾主思,脾虚易致贪睡。而且痰湿者血液黏稠度较高,血气运行不畅,脑部供血不足,因为贪睡无力。
油腻

油腻

皮肤毛孔也是人体代谢通道之一痰湿者的皮肤代谢物往往比较油腻、黏稠,极易形成座疮。

痰湿者的其他症状:

除了以上三种特征之外还有一些症状,可以作为判断痰湿与否的参考。
痰湿困脾体质
出汗多或无汗
痰湿者要么出汗太多,导致体味,要么就是少汗无汗。
小便浑浊、起泡沫
痰湿者体液黏稠,因此常见小便浑浊之状。
舌头胖大,舌苔厚
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冬进呲补,否则痰湿更重。
经少、经迟甚至闭经
如果痰湿肥胖和月经不调混在一起,将很难治疗。
动作缓慢,反应迟钝
痰湿者脑部供血不足,往往反应比较迟钝。
不爱喝水,喝水易腹胀
痰湿者口中黏腻,很少口渴,喝水也不易吸收,易致腹胀
痰温容易导致的疾病:
中医常说,"百病皆由痰作崇"、"顽痰生怪病",痰湿体质是酝酿疾病的温床,很容易引发肥胖、"三高"和代谢综合症,具体来说,可能导致以下病症。
肥胖
"胖人多痰湿,瘦人多内热",痰湿者极易发胖。
高血压
一般是伴有胸闷、恶心、眩最、肿胀症状的高血压。
高血脂
痰湿提高了血液黏稠度,容易引发高血脂。
脂肪肝
饮酒、饮食肥腻、熬夜引起的脂肪肝,多数与痰湿体质有关。
冠心病
痰湿引发高血脂,再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引发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
高血脂、高血压很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益气健脾化痰燥湿的方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痤疮
痰湿体质油皮肤居多,很容易生痤疮。
胃病
痰湿者往往由饮食不节引起,长此以往就容易患肠胃疾病。
月经不调
痰湿阻滞血脉,容易形成月经延后、量少甚至闭经。
造成痰湿困脾的原因分析:
痰湿体质的成因主要是体内湿邪无法代谢造成的,除了与生活环境相关之外,后天不良习惯对肺、脾、肾的损害也是重要原因。

不良习惯对肺、脾、肾的伤害

肺、脾、肾三脏对调节人体水液代谢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很少运动,又有一些不良习惯对肺、脾、肾造成了损害,那么营养水液将多进少出,就容易壅滞体内形成痰湿体质。
痰湿困脾
伤肺
缺少运动
久坐,长时间含胸埸背,压迫肺部呼吸浅,再加上有空气污染这祥的习惯会导致氧气不足体内的食物很难代谢,致使痰湿堆积于体内。
伤脾
食盐过多
长期口味偏咸,食盐太多。口味过重,长期吃盐太多也会增加水湿,既伤脾,也伤肾。
伤肾
食物肥腻
食物肥腻、寒凉,暴饮暴食,常吃减肥药,常发怒、情志不舒展,导致伤肝,转而伤脾。不吃早餐,熬夜吃夜宵,饮酒过多,伤肝转而伤脾,饮食不节易伤脾胃。发怒、熬夜则易伤肝,肝木克脾土,伤肝就容易伤脾。
了解脾脏:
中医认为,脾属土,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是人体气血的运化通道。痰湿者补气,主要就是补脾之气。但是中医所说的脾,和西医或解剖学上的脾脏并不是一回事。
脾脏

中西医分别对脾脏位置的认识:

西医解剖学

脾属于网状皮系统,位于腹腔左上方,暗红色,质软而脆,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脾内部可分为红髓和白髓。

中医

位于中焦,膈之下,与胃互为表里。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医理论的"脾"其实对应的是现代医学的胰脏,或二者的结合。

中西医分别对脾脏功能的认识:

西医解剖学:

1、红髄过滤和储存血液

脾属于网状皮系统,位于腹腔左上方,暗红色,质软而脆,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脾内部可分为红髓和白髓。

2、白髓对抗外来微生物及感染

其中的巨噬细胞能将哀老的红细胞、血小板和退化的白细胞吞噬,还能吞噬血液中的病菌、原虫和异物。

3、脾中的淋巴细胞制造抗体

摘除脾脏后,人的免疫力将大大下降。
中医:

1、主运化

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若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失常,则气血化源不足,容易消瘦倦怠。若运化水液潴留,聚生痰湿水肿。

2、统摄血液

与心、肝配合,统摄血液循环,使血不妄行。脾气虎弱,则气不摄血,易致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等症。

3、主肌肉四肢

脾气健运,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壮实,四肢活动有力。脾气衰弱,营养缺乏,则肌肉消瘦或萎缩,四肢乏力。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气健运,则唇色红涧,口能知五味。脾气虚弱,则唇色淡白,饮食乏味。
常用祛痰湿的中成药:
痰湿者仅仅依靠食疗来纠正体质偏颇会比较难,必须配合药物治疗,以下几味中成药对祛痰湿有较好的疗效但都不宜久服,应"中病即止"。
祛痰湿中成药
二陈汤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症,咳嗽痰多,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头悸,舌荅白滑
金匮肾气丸
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脚软,下半身发冷,小便不利,以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症。
参苓白术散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盛症。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舌淡荅白腻,脉虚缓。
六君子汤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症,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等。
香砂六君子汤
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症,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疲倦殆,或气虚肿满。
絞股蓝总甙片
益气健脾,祛痰降脂。对痰湿导致的高血脂症有很好的疗效。
陈夏六君丸
补脾健胃,理气化痰。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腹胀胸闷,气虚痰多。
排毒养颜胶囊
益气活血,通便排毒。痰湿者大便粘滞,腹胀,痤疮加重均可服用,但不宜久服。
平胃散
燥湿健脾,消胀散满。主治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
促进发汗的四大方法:
痰湿者体质一定要想办法促进发汗,发汗将使部分痰湿排除体外,从而促进优质的改善。一般来说,促进发汗有一下四种方法,痰湿者不妨试一试。
多运动,运动至出汗

多运动,运动至出汗

每次运动至全身微汗、面部发红。或者先洗热水澡或喝热水之后再运动。
夏季坚持每天喝生姜茶

夏季坚持每天喝生姜茶

生姜具有良好的散湿作用,可暖脾胃、促发汗在秋冬干燥季节则不宜再多吃。
坚持洗热水澡,即使頁天也没例外

坚持洗热水澡,即使頁天也没例外

最好是泡热水澡或蒸桑拿,洗到全身微微发红这样毛孔张开,更利于发散湿气。
少吃冰冻寒冷的食物

少吃冰冻寒冷的食物

尤其是夏季,应当少吃冰冻食品,这些食品将促进毛孔收紧,不利千湿气发散。
痰湿体质者的四季起居养生:

四季养生

春夏:多吃姜,少寒凉

春夏:多吃姜,少寒凉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痰湿者在署热幸节应少用空调,少吃冰冻食品,多吃生姜,适当晒晒太阳。
秋冬:味清淡,少进补

秋冬:味清淡,少进补

痰湿者在秋冬不宜跟风进补,除非还兼有明显的气虚、阳虚。痰湿者应该多吃清淡食物,如山药、莲藕、扁豆等。

起居养生

少用空调

少用空调

夏季痰湿者应多出汗,吹空调不利于痰湿的消散。尤其出汗之后立即吹空调更伤身体。
多晒太阳,洗热水澡

多晒太阳,洗热水澡

阳光能散湿气,振奋阳气。泡浴直至全身发红,毛孔长开,这样最利于痰湿消散。
衣服宽松

衣服宽松

宽松的天然纤维衣服,利于湿气的散发。痰湿者长时间穿紧身塑形内衣,会致明显口臭。
痰湿外寒者的饮食宜忌:
养生原则
健脾
注意控制饮食,多吃清谈食物,忌食厚味寒凉,增强脾对水液的运化能力。
去湿
改变不良习惯,避免居住在温邪环境中,多做户外运动,衣着宽松。
蔬菜类宜忌
白萝卜
荸荠
紫菜
海带
洋葱
扁豆
惹米
赤小豆
蚕豆
豇豆
香菇
卷心菜
冬瓜
韭菜
芥菜
朝天椒
扁豆
山药
香椿
甜菜
荤腥类宜忌
牛肉
羊肉
狗肉
鸡肉
鲢鱼
鳟鱼
带鱼
泥鳅
鳝鱼
河虾
海参
鲍鱼
海蜇皮
鹌鹑
田螺
螺蛳
鸭肉
河蚌
牡蛎
海鲜
水果类宜忌
白果
枣干
荔枝
柠檬
樱桃
槟榔
佛手瓜
栗子
石榴
柚子
枇杷
山楂
西瓜
杨梅
柠檬
调味品类宜忌
白皮蒜
枸杞子
相关评论
#
大家正在看什么